近期国际油市“动荡不安”, 纽约油价在短短一个月里经历了如过山车般的剧震。这种罕见的价格异动已使国际油市诞生浮躁的情绪,并日益蔓延开来。
对于当前波动异常的油价,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近日在北京表示,世界原油生产和消费大体上是平衡的,供求关系并非是造成此轮油价大幅上涨的诱因。从2002年到2005年,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约17%,但油价却上涨了近两倍,近三年更是达到了“天价”。油价暴涨的背后,主要是美元贬值和人为炒作。
专家分析,从近年走势看,国际油价已经呈现出全新的特征。一是全球围绕石油这种珍贵资源的竞争更加剧烈,油价潮涨潮落的影响面更广、更深;二是油价进入了“高油价敏感时代”,这种高度敏感性将对世界经济造成一定影响;三是围绕油价的博弈更加“公开化”,特别是油价异常走低或走高时,全球对其背后原因的认识更加及时、全面,油价“溢价”将很难持久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童晓光近日指出,我国石油消费不能无限制增长,而应该有一个“顶板”。据统计,今年1至8月份,我国石油净进口量超过1亿吨,全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%。日益增长的石油净进口对我国石油安全无疑是一大挑战,而设置“顶板”则有助于控制消费总量,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。
对外依存度日益增长的同时,石油安全供应的风险也在增加。一个国家石油安全不仅要看对外依存度多少,还要看净进口总量的多少。目前,中国正处工业化的发展期,城市化进程很快,石油对外依存度继续增长是大势所趋,但如何控制其增长幅度以减少净进口总量,是一条绕不过去的路。
进口依存度的持续攀升对中国经济冲击较大。企业使用高价的进口石油,生产成本上升,赢利空间被挤压。同时,由于进口石油价格高企,导致其他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、物流成本增加,对外出口产品的价格却不能与石油价格一样成比例增加,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。
专家指出,为确保能源安全,我国必须下决心把石油消费总量控制住。在努力开发石油资源和积极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同时,必须把节油降耗提到战略高度,通过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,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,把石油消费的强度降下来。
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震建议,应进一步完善能源市场,按市场规律进一步理顺油品价格体系,逐步稳健地与国际接轨。要充分利用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调整供需关系,调整产业结构和城市发展模式,有效管理能源需求,重视节能。同时,制定特殊政策,鼓励各种力量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。